2012年4月14日 星期六

[分享] 螢火蟲拍攝教學

image

從98年拍到現在,拍螢火蟲我也拍過四個年頭了

雖然沒有很棒的作品,但心得還是有一些,可以跟大家分享

本文為DESW發表於長壽七號 http://desw.blogspot.com/

對我來說拍攝螢火蟲是件很愉快的事,像是一年一次的慶典吧?
雖然每次都拍不好,但每年總會多點想法,想說明年要怎麼拍會更好

單純要拍攝螢火蟲很簡單,技術成份佔大約1成左右而已
器材、環境各佔四成

換句話說,拍螢火蟲很簡單,但你要有那個器材跟環境

 

 

器材

(純粹火力展示圖)

全片幅的DSLR,再配合大光圈的定焦鏡是最好的選擇

 

P6000螢光.jpg

(P6000 ISO 1600 F2.8 8SEC 疊48 張)

當然APS、M43、甚至是有M模式的DC,只要是配上一隻腳架、遙控器或快門線,也都是可以拍攝的

只要是在你的最高可用ISO跟最大光圈時,可以捕捉到螢光,那理論上你就有可能拍攝出螢火蟲飛舞的畫面

我最常用的數據是焦段50MM(APS上的30MM) ISO 1600 +  F1.4的組合

有M模式的朋友,使用最高的可用ISO,跟你的最大光圈,先拍個5秒左右

如果沒M模式的話,就把閃光燈關掉後用人像模式試試看
(坦白講DC沒M模式不太可能拍得出來,如果妳真的要試就用人像模式下去試吧)

如果拍完預覽後看不到螢光,就請把相機收起來好好享受眼前的美景就好

 

 

環境

想要拍蟲,當然是先要有蟲讓你拍
台灣的話螢火蟲極大期約在4月中左右,有時早有時晚
晚上1830前後開始出蟲,2000左右活動力最強,2030後開始休息
1830~2030之間是我覺得比較好的拍攝時間

其他就是要注意月色、天氣跟人氣

 

月色:

DSC_0190拷貝

(APS-C 30MM ISO 1600 F1.4 8秒 月光太亮,無法拉長曝光時間堆蟲量)

四月份滿月時,會跟螢火蟲當晚的活躍期重疊,一方面來說會造成螢火蟲活動力減少、另一方面月光會讓環境光過量
沒辦法拉長快門時間,所以最好避開滿月前後幾天

※但如果使用DC、或小光圈鏡頭(小於F2.8),在有月光的條件下,比較容易拍出環境亮度正常的相片

 

天氣:

螢火蟲遇到雨天活動力也會減少、下雨也不利拍攝

 

人氣:

最重要的還是拍攝地點的人氣,越熱門的地方,越難有好的拍攝品質
遊客的閃光燈、雷射筆、手電筒會輕易毀掉你的相片。
一般你可以找到的景點,蟲多的地方人就多,這很難避免
所以如果你找不到好地點,就要避開假日或是往更深山裡的景點去找

 

 

技術

技術的部分其實很簡單,我可以跟大家分享的也不多

 

行前準備:

必備的項目:相機  腳架 快拆板 記憶卡

不要以為我在講廢話,真的很容易忘了帶,特別是快拆板跟記憶卡

前一晚相機務必充好電,兩個小時拍下來電池很容易被榨乾

建議配備:快門線 無線快門 照明設備 紅色玻璃紙 飲水 乾糧 防蚊液 長袖衣物 不透光膠帶 

快門線跟無線快門其實不一定需要,但有的話會方便很多,畫面也不會因為你按快門造成的搖晃,讓妳疊圖疊不起來

 

DSC_9173

照明配備要貼張紅色的玻璃紙,這算是公德心的表現,雖然我不太確定螢火蟲在不在意這點,但至少旁人會滿在意的,所以還是準備一下吧
書局一大張20塊,要注意放久會黏在一起,建議放到防潮箱裡,看明年可不可以再用一次

 

一輪拍下來可能長達四五個小時,晚餐直接在山上簡單的處理比較快了

有螢火蟲的地方多半有蚊子,不管怕不怕蚊子咬,山上蚊子很兇地,不要太鐵齒,帶罐防蚊液和長袖衣物順便禦寒

不透光膠帶可以貼掉你相機上的額外光源,如對焦輔助燈或閃光燈,在普通的膠帶中間黏張厚紙板或錫箔就可以了。

 

 

DSC_8849.jpg

(APS-C 50MM ISO 400 F1.2 1/30秒 傍晚出蟲前試拍)

環境的探勘:

雖然螢火蟲是1830左右才會出現,但如果是到一個新地點拍攝,最好是在1730前趁天色還有光就先到現場去探勘環境

觀察哪裡有適合入景旳畫面,跟螢火蟲可能集中的地點
一般來說有水斯有蟲,有水源的地方蟲會比較集中
先到現場佔位置、勘景會有利晚上的拍攝

 

器材的設定:

器材當然是指你的相機,另外還有你的照明配備

相機的話最基本的,先關掉閃燈、再關掉對焦輔助燈,如果沒辦法關掉或不知道怎麼關掉請先用不透光膠帶擋住它們
閃光燈跟對焦輔助燈對螢火蟲的拍攝,完全沒幫助,而且會破壞別人的作品

※如果你使用無線快門的話,在拍攝時對焦輔助燈可能會亮起,作為倒數或完成的訊號,請用膠帶擋掉它

對焦輔助燈以正常的拍攝來說,功率太弱沒辦法起到輔助的作用
閃光燈的話打下去,有可能可以拍出正常亮度的環境,但直覺一點的說閃光的強光會完全蓋過螢光,保證你在畫面上找不到一隻蟲

 

對焦:

在螢火蟲的拍攝環境,自動對焦幾乎是沒用的,現場的亮度不可能讓你能自動對焦,

對焦的方式有三種

1.對著遠處地光源對焦,例如月亮、路燈,或其他攝影者的相機LED,對完焦後切到MF,然後整晚用這個對焦距離拍就可以了
2.手動對焦到無限遠,再退回來一咪咪
3.DC有泛焦、無限遠對焦、或風景模式的切到這個模式也可以

拍攝物體的距離越近,景深越淺,越需要精準的對焦
但一般來說拍攝螢火蟲的場景都不會離你太近,所以用接近無線遠的對焦點,就足夠涵括你所希望拍攝的範圍了

另外使用外閃的對焦輔助燈、雷射筆對焦的方式,的確是有用的,但是你一打下去別人的畫面就毀了
損人利己,十分的陰險卑鄙,身為一個有公德心的台灣人,請不要使用這種邪道

 

拍攝參數的設定:

光圈、ISO

請從最大值開始測試,先求拍攝得到螢光後,再去調整快門
前面說過,我的習慣設定是ISO 1600  光圈F1.4

器材限制光圈、ISO沒辦法開那麼高也沒關係

縮個一兩級用ISO 800或F2.8拍攝螢光會比較暗淡而已
如果你的配備只夠你拍到螢光,但環境卻一片漆黑也無所謂

上腳架,多拍幾張回家疊圖就可以了

但至少要能拍攝到螢光,這是最基本的門檻

如果使用FF DSLR 有超過1600以上的ISO可以使用,或是有F0.95這種變態鏡頭
當然也可以縮一點光圈或降一點ISO來提高畫質

不過一般來說我還是建議以最高可用ISO跟最大光圈,來縮短快門時間來降低排攝難度

 

焦段

我習慣是用75~50MM之間
因為我兩顆定焦鏡一顆是50MM F1.2 一顆30MM F1.4 換算過來就是75~50MM
廣角的話,拍攝範圍大,被路人用手電筒、閃光燈打爆的可能性也大
螢光的光點也會相對的比較小

望遠的話因為現場一片漆黑,所以構圖困難

各有各的優缺,主要還是看器材,一般來說拿你光圈最大的那顆鏡頭上就沒錯了

 

白平衡

因為我都拍RAW回家後製,所以我沒在管白平衡的XD

看蘋果日報是說適合色溫是2800~3800,有需要的可以試試看

 

 

快門

快門的話有疊圖或不疊圖兩種選擇

(APS-C 50MM ISO 1600 F1.2 162秒)

不喜歡疊圖就是一鏡到底,難度比較高,效果也不一定會好過疊圖,後製的部分也比較單純

調個白平衡、對比、亮度、降燥就好

不疊圖最大的挑戰就是遊客跟熱燥

遊客接近前準備好你的黑卡,只要發現有人拿出DC意圖拍攝、或用手電筒意圖攻擊你正再拍的畫面時,馬上擋
等遊客停止攻擊後再繼續拍攝

熱燥部份,如果是DSLR,可以開啟NR降噪,曝幾秒就會降幾秒,效果非常好
但是如果是曝個1~2分鐘甚至更多的話,你會等到起嘯

我是選擇回家再後製修圖,畢竟一個晚上大概只有兩個小時左右地黃金時間可以拍攝(1830~2030)
實在沒時間去等它降噪

 

拍攝數據部分

用光圈跟ISO去控制螢光亮度,用快門控制螢光數量跟環境亮度
其中以環境亮度最為重要,拍螢火蟲,其實就是在拍景
要注意螢火蟲只是點綴而已,並不是多就好
太多的話,會讓你的畫面看起來很雜亂

在無月的夜晚,ISO 1600 + F1.4 兩分鐘的快門足以拍出正常亮度的景
不過這只是我的經驗值,主要還是視現場環境而定
月色亮時,可能8秒就夠了
完全沒月光,旁邊也沒人造光源的話,說不定要四分鐘,這並不一定

但可以確定的是快門越長,蟲量會越多、熱燥會越多,受到干擾的機會也越大
所以一鏡到底的效果不一定好過疊圖,難度也較高

一般良好的拍攝環境,會需要30秒以上的快門,所以B快門是滿重要
要使用B快門,需要使用快門線或無線快門

而如果你的器材沒辦法設定快門到你拍出足夠的環境亮度,那你也只能選擇疊圖了

 

DSC_8931.jpg

(APS-C 30MM 疊圖 ISO1600 F1.4 30秒 疊7張)

如果你會疊圖的話,一切會簡單很多

首先要把背景跟螢光分開來曝

準備好你的快門線或無線快門

一樣是把光圈跟ISO設定好

然後先來一、兩張快門比較長的背景,10~30秒左右
這一兩張拍時,就注意不要被雜光干擾到,被干擾到就再曝一次

然後視現場干擾,人多的話接下來快門就縮短一點
快門5~30秒之間,然後多按個幾張就可以了

疊圖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分擔風險,如果一樣是兩分鐘的快門時間,你可以用30秒的快門拍攝2~3張,再配個7~8張10秒快門的相片
疊出蟲量跟環境亮度都適中,熱燥不明顯而且沒被雜光破壞的相片

而且還不用算B快門,這真的很愉快

需要注意的是,疊圖時,環境亮度的提升效果有限

2張10秒的相片用線性加亮疊起來會還滿接近曝光20秒的
12張10秒的相片再怎麼疊也不會接近120秒,亮度跟畫質都衰退的很快

所以我會先曝幾張時間較長的當底,再曝時間短的去調整亮度跟螢光數量跟位置

單看畫質的話,長曝的效果會比較自然,所以如果可以的話,用一次快門拍出足夠的環境亮度,再用短快門去堆螢光效果會更好

 

 

 

 

整體來講 考慮光圈、ISO、快門 三者取捨要素是

光圈: 增減曝光時間、螢光亮度、環境亮度
ISO:  增減曝光時間、螢光亮度、環境亮度、畫質
快門: 增減蟲量、拍攝難度、熱燥、環境亮度

 

在試拍時,請直接以最高ISO、最大光圈、30秒快門下去試拍

如果畫面不夠亮,就只好用B快門拉長曝光時間
如果發現畫面夠亮,再去考慮要縮哪個一項目

在無外界干擾的情況下,快門是可以放在後面考慮的
但如果要跟遊客對抗的話,建議最優先保持短快門

再來ISO跟光圈基本上考慮的部分有重疊
光圈雖然也影響景深,但在拍螢火蟲時,因為沒有明確地主體,所以景深是可以忽略的
也就是說,當你快門夠短以後,還要繼續調降亮度,那降ISO比縮光圈,對畫面要來得有幫助

 

 

 

後製

疊圖的詳細步驟請到   [分享] 螢火蟲疊圖教學  去看影片檔吧

降噪的詳細步驟請到    [分享] 長曝降噪教學 去看影片檔吧

大致上跟大家分享的心得就這樣了,希望對你拍攝螢火蟲時有幫助 :)

1 則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