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

P模式的使用時機

話先說在前面要拍出好照片,不見得要熟知機身性能。
需要熟悉的是對光線的掌握,構圖的平衡,以及個人的美感與思維。
這才是一張好照片需要的必要技能。

但如果你希望提高拍攝的成功率、以及確保拍攝出來的成與事先拍攝時的預視一致。
那你最好還是要熟知你手上這台相機的性能。

本文為DESW發表於長壽七號 http://desw.blogspot.com/

MASP,是完整手動模式的四項功能。

M手動設定。沒甚麼好講的,自己決定光圈快門。
A光圈先決,自己決定光圈,相機決定快門。
S快門先決,自己決定快門,相機決定光圈。
P由相機自己決定光圈跟快門。

今天要聊的是P模式。

M是全手動,AS是半手動,其實很好理解他的運作原理。
X+Y=Z,當我們知道X(手動設定)跟Z(現場光線)後,由相機幫我們算出Y來。

P是全自動而它是怎麼樣決定光圈跟快門的呢?

以N家為例。

它是依上表去決定它的光圈跟快門的。

簡單的解釋一下上表。

右上方的EV值,代表現場亮度。

假如現場亮度是10EV(ISO200),就從10EV的地方走斜下會碰到三條斜線,這三條斜線分別對應55MM以下、55MM到135MM以及135MM以上。

碰到第一條斜線(135MM以上),再分別看他的光圈跟快門對應到F2、1/250

這代表在現場亮度是10EV的情況,你的鏡頭是135MM以上,他會選用F2、1/250的設定。

如果是55MM到135MM之間呢?它會選用F2.8、1/125

55MM以下就會選用F4、1/60

 

OK~這樣你了解NIKON相機的P模式是怎麼玩了,那我們必需再一次思考,這東西能幹嘛。

我必須坦白的說,這模式真是爛到靠背。

我們都知道安全快門是 “1/焦段”,而到APS機身上,這個焦段還必須乘上各家的轉換倍率。

一般而言,一張照片最基本的兩個要素,準焦和不手震是必須被確保的。

而在P模式下,何時會開始幫你縮光圈,增加快門速防手震呢?

看各曲線的轉折點就好。

55MM以下是1/8、55~135MM是1/30、135MM以上是1/125。

舉例來講,你的鏡頭是50MM F1.4,你的安全快門約是40~50之間。
現場亮度EV 8時,你用A模式轉到最大光圈(F1.4),快門速是1/125,可預期拍出一張正常的相片。
如果你用P模式呢?它會給你F2.8,快門速1/30的設定,那你就很可能拍出一張手震的相片。

上面談到的是快門選用的致命缺點。

再來是他光圈值的選定上,也完全沒有任何優勢。

一般鏡頭光圈值最佳範圍約落在F8~F11之間(非絕對、只是一般認知)。超過F11就會產生繞射現象,造成畫值下降。
或是我們拍攝人像時,會考慮使用大光圈來營造淺景深的效果。拍攝微距時,會選用小光圈來增加景深。

但P模式並不管你這些。

現場光每增加1EV,就給你光圈快門各加1EV。

完全沒有考慮到各光圈值的效果,它只能確保你在亮度EV4~EV20之間的相片有正常的曝光(還不保證不手震)。

會選用到何種光圈值幾乎是靠運氣。

 

說真的,對任何一個懂光圈快門意義的使用者而言。
P模式真的只有一種意義,就是搶拍時防過曝用。

一般我在使用相機,微光下選用A模式使用最大光圈,由相機選定快門。
長焦段(200MM以上)下使用AUTO ISO與S模式,確保安全快門。

只有在環境光極度充足,使用A模式時,光圈選用F4或F8,快門速還可能超過4000造成過曝時,才會使用P模式。

 

但是在使用P模式之前,我建議先找出你需要的安全快門。

上面說過,只要是55M以下的鏡頭,光線足夠的話,他將會在快門速1/8秒後開始縮光圈。
但實際上1/8還遠遠不足一般鏡頭的安全快門。

建議大家作的,就是去修改這個縮光圈的下限。

作法很簡單,以NIKON家為例。

如果你使用50MM的鏡頭,安全快門約是1/75。
我們可以把它改到1/80或1/100以確保安全快門。

以50MM F1.8為例,先用A或S模式隨便找個東西測光,然後去調整測光的EV值,調整時注意光圈快門的變化。

一直到F1.8 1/80這個數據出現後,再改成P模式。

這時光圈快門組合會變成F3.2 1/40。再撥動主撥盤,讓它變回F1.8 1/80就可以了。

這樣以後拍照時,原本在F1.8 1/30就會開始縮光圈的P模式,就會延遲到F1.8 1/80以後,才會開始縮光圈。

再配合ISO AUTO,低光度的手震情況就會改善很多。

不過缺點是關機以後,設定就要重改一次,也不是很方便就是了。

2 則留言:

  1. 我很想認真看

    但是我看到一半就想睡覺

    所以你現場解釋好了

    回覆刪除
  2. 七號兄的教學文還是一樣犀利,又偷學到一招~~

    回覆刪除